2023正版资料全年免费公开三

    • banner
    • banner

    重磅预展不容错过

    文章来源:admin   时间:2024-03-03

      本月末,佳士得香港秋拍预展,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启幕。这场秋拍预展,汇集了中国古代与近现代众多书画珍品,其中,构建出写意花鸟画演变脉络的数件画作蔚为精彩,来自新加坡傅氏家族珍藏的二十幅书画作品、敬修堂藏二十一件书画精品,及其他古今佳作,亦令人期待。

      写意花鸟画的确立与发展时期为明清两朝,贡献较大者是并称“青藤白阳”的徐渭与陈淳,及受“青藤白阳”影响的八大山人与石涛。

      明代陈淳画技成熟较晚。他初以元人为法,后笔势日臻苍逸,渐而开创了写意花鸟画之新格。1544 年,在他离世前数日,作为老师的文徵明给出极高赞誉,为之题写道:道复(陈淳字道复)游余门,遂擅出蓝之誉。也是在这一年,青出于蓝的陈淳,留下一件经典作品,此正是将要展出的《水仙花赋并图》(请横屏观看):

      《水仙花赋并图》,笔法自如纵逸,花叶疏朗轻健,是为佳作,画末的行草书诗赋,飘逸自然,与图画相得益彰。

      在元代赵孟頫“书画同源”理论的浸染之下,陈淳以书入画而得隽雅之趣,其写意花卉,独得玄门,恰如晚辈徐渭所言:陈淳花卉豪一世,草书飞动似之。

      由明代至清初,写意花鸟画向着更富个人意趣的方向缓缓行进。展出作品之石涛《黄牡丹》,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陈淳《牡丹花卉图》,有相近的清雅韵味。

      有所不同的是,陈淳的牡丹倾向于静谧,石涛的牡丹则倾向于豁达——作此画时,石涛已回到扬州建起大涤草堂,游历半生、参透世事,他洒脱自如,将豁达心境传递到了笔端与纸上,一如本幅作品之意韵。

      葡萄题材,在八大山人的创作中并不多见,但通过赏读《葡萄图》,我们仍是可以找寻到独属于八大山人的笔意:他以淡墨画叶面,以劲利笔法勾画植物的藤蔓与果实,被快速画出的葡萄粒,像极了其笔下瞪着眼的鱼、鸟或鹿,换言之,鲜见的《葡萄图》,与他的经典题材画作一脉相承,它不仅隐含有画者的孤高审美,甚至更显独特。

      至近代,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式愈发多元,吴昌硕、徐悲鸿、潘天寿、李苦禅等依各自所长,使写意花鸟展现出了未曾有过的新貌。

      提倡现实主义的徐悲鸿,主张绘画时静察外物、师法造化,他以线造型之时,亦吸收西画中的丰富色彩,使得其笔下的花草与鸟禽,呈现出了不同于明清时代的灿烂与活跃气氛,就像展出作品《仙岛双鸭》,行笔苍劲浑朴,赋色沉着秀拔,独具时代雅韵。

      徐悲鸿《仙岛双鸭》,为新加坡傅氏家族珍藏数年。傅氏家族的众多珍藏,由收藏家傅金洪与夫人陈秀芳,及子傅凯立历时五十余年收藏而成,其所藏佳品,多为清末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经典绘画。

      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,伴着“西画东渐”的深入,呈现出了变革与创新的新风,而徐悲鸿与吴冠中,均是变革中的佼佼者。

     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,吴冠中开始用传统绘画材料探究中国绘画的新方向,他的纸上作品,以风景为主,兼有花鸟,他试图通过线与面的交叠,传递出东方意趣与西方色彩彼此交融的生命精神,展出作品《无花果冬景》,正完成于此时,是其变革阶段的代表性作品。

      这位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家,不宗一家一派,集历代各家之精华,终得新法。他作于六十余岁的《临渐江山水》,不取清代弘仁干枯笔墨而以湿笔落墨,那笔痕看似草草,实际脉络通达,少有虚设,这无不预示着其创作上的向前试探。

      二十年后,再览《临渐江山水》,黄宾虹依然心满意足,于是题写道:此余二十年以前临渐师所作,画取其意而不袭其貌云。

      除去徐悲鸿、吴冠中和黄宾虹的作品,傅氏家族的用心收藏中,还有林风眠、张大千、谢稚柳及赵少昂等艺术大家的名作。

      这些名作,历经近百年,在梳理一个时代的艺术图景之时,也将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意义:这份珍藏,将用来帮助有特殊需要的群体,回馈社会,点亮更多人。

      敬修堂藏书画精粹,勾画出了中国艺术的另一番景象。敬修堂是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故居建筑群之一。刘氏与同时代的吴湖帆、谢稚柳等名家相熟,在同他们交流之时,其书画收藏日渐丰富,品质更是卓为可观,如敬修堂藏明代文徵明《溪南雪霁》,便是文氏细笔画作中的上品。

      文徵明的细笔作品,大多取法元代赵孟頫、王蒙或是明代沈周,此类画作,浑厚而不失温润,于精熟中见稚拙。

      《溪南雪霁》是他七十八岁时的细笔作品,画意已至巅峰:远处山峦静谧,近处溪水无声,苍茫的山石与细腻的古树,通过一场大雪交融一处,此时,一位红衣旅人的出现,生动了整个画面。

      敬修堂藏书画作品中,长两米有余的清代王翬长卷画《拟巨然山水》,可谓是直追宋人的代表之作。

      王翬融南北诸家之长,运墨富于变化,摹古几可乱真又不囿于古法,被誉为“清初画圣”。依五代巨然画作写成的《拟巨然山水》,格调明快、古意十足,他以湿笔为主、干笔为辅,在细微的墨色维度中,将笔墨所能达到的清幽灵动、平淡天真境界,生动地表现了出来。

      较《拟巨然山水》稍晚的展出作品乾隆《补桐书屋》,记录了一个跨越四十一年的温情故事:

      太子时期,弘历院内曾有两株梧桐。乾隆九年,一株病枯。同一年,他作图纪念,并开始在画作上端题诗写跋。之后的四十一年间,乾隆共题诗二十四首,诗与画相互构建,成就了隐含有留恋之意的《补桐书屋》。

      于此读画,我们可观笔墨与气韵,也可意会到一位活生生的画者与帝王的心境,这当是艺术作品流传及今人观展意义之所在。

      读过文徵明、王翬和乾隆的作品,可知刘氏收藏之绝佳品质及其跨越古今的收藏底蕴。

      敬修堂珍藏其他作品如张大千早期巨作《关山密雪图》、清代王原祁《秋山图》及近代溥儒《涧水鸣山》等重要作品,皆为上乘,它们分别隐含有各自时代的艺术韵味,并一同展现出了中国绘画由古向今之演变与精进。这样的收藏与展览,值得前往一睹。

      包括以上经典在内的明代夏昶《晴稍拂翠》、明代蓝瑛《云壑高秋》、近代吴湖帆《李白诗意图》、近代张大千《簪花仕女》、近代吴冠中的《山城》等重量级画作,都在展出之列。

      除此之外,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、珠宝、名表与佳酿等也将上拍,品类之繁盛,谓精彩纷呈。

      秋冬之交,不应错过这样一场展览。如亲临“香港展会”观展,可览画作全貌及笔墨意蕴。

    上一篇:摄影师作品:五彩斑斓的微距花卉美图
    下一篇:秋品佳茗去故宫观“三维”茶文化 观展
    【返回列表页】